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颊针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兔的镇痛时效及其作用机制    

Analgesic effect of buccal acupuncture on acute arthritis in rabbit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颉旺军[1] 方晓丽[1] 蒲瑞生[2] 苏成红[1] 张延菊[1] 蒲永乐[1] 杨晨光[1]

机构地区:[1]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兰州730000 [2]天水市中医医院针灸科,甘肃天水741000

出  处:《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60559)~~

年  份:2017

卷  号:42

期  号:5

起止页码:517-52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7_2018、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究针刺对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大耳白兔的镇痛时效及其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n=6)、模型组(n=6)、体针组(n=24)和颊针组(n=24),再将后两组分为针后即时(0 h)、针后0.5,1,2 h 4个亚组,每组各6只。白兔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采用卵蛋白诱导建立。体针组针刺双侧"膝眼"和"足三里"1次,颊针组双侧颊针针刺"膝"1次,行针15 s,留针30 min。采用PL-200热刺痛仪检测痛阈,以兔出现缩耳挣扎动作为疼痛反应指标,自照射开始至兔出现反应的潜伏期时间作为该兔的痛阈值;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兔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ndorplhin,β-EP)及八肽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8,CCK-8)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痛阈和CCK-8含量显著降低(P<0.01),β-EP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体针组和颊针组的痛阈在0和1 h(P<0.05或P<0.01)显著升高;体针组和颊针组兔脑脊液中CCK-8和β-EP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颊针组的即时(0 h)CCK-8和β-EP含量显著高于体针组(P<0.05),其他时间无明显变化。结论:针刺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颊针疗法的即时镇痛效应优于体针治疗,且这种即时镇痛效应与脑脊液中β-EP和CCK-8含量变化相关。

关 键 词:针刺疗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 颊针  Β-内啡肽 八肽胆囊收缩素 大耳白兔

分 类 号:R24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