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维吾尔语罗布泊方言中音变现象的音系学分析    

Analysis on the Phon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Lopnor Dialect of Uyghu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司马义.阿不都热依木[1]

Esmael Abdurehim(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s/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Ethnic Languages Translation of Xinjiang,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 Chin)

机构地区:[1]新疆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新疆民汉语文翻译研究中心,乌鲁木齐830046

出  处:《语言与翻译》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境外维吾尔语的纪录;描写与档案化研究"(16BYY166);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濒危语言(方言)项目"新疆尉犁维吾尔语罗布方言"(YB1624A117);新疆大学博士毕业生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维吾尔语罗布泊方言长篇语料的搜集;整理与描写研究"(BS150121)

年  份:2017

期  号:2

起止页码:32-4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SCI、CSSCI_E2017_2018、RWSKHX、普通刊

摘  要:文章以2007、2009、2010、2016年在罗布泊地区进行的田野调查中收集的长篇语料为依据,以现代音系学理论为指导,对罗布泊方言中的音变现象进行描写与分析。研究表明,罗布泊方言中多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中元音的脱落在大多数突厥语族语言中常见。软腭音/k/的浊化,小舌音/q/的擦化,边音/l/的脱落,音节末尾/j/的脱落等现象在标准维吾尔语中都能找到。词末尾/ε/的鼻化,/v/在词首和词中间位置的强化等现象是吐鲁番土语和罗布泊方言中共有的。和田方言典型特点之一的/r/在音节首位的腭化仅存在于若羌县和米兰农场。标准维吾尔语,和田方言,喀什土语和伊犁土语中的主要同化方式是逆同化,罗布泊方言中却是顺同化。古突厥语的前辅音/k/和/g/大多伴随前元音出现,后辅音/q/和/ /大多与后元音同现。古突厥语的这种结合特征系统地保留在罗布泊方言中。标准维吾尔语和其他维吾尔方言中存在的前一个开音节的/a/由于后面的音节中的/u/的逆同化被唇化为/o/,前一个开音节的/a/由于后面的音节中的/i/的影响被升高到/e/,词首位置的/t/被腭化为/t?/等语言现象罗布泊方言中没有。

关 键 词:罗布泊方言  标准维吾尔语  音变过程  

分 类 号:H2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