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甘南草原主要草食动物的食性及其生态位特征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Habits for Four Herbivores in Gannan Meadow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苏军虎[1,2,3] Weihong JI[2,4] 徐长林[1] 南志标[3]

机构地区:[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兰州730070 [2]甘肃农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兰州730070 [3]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兰州730020 [4]自然科学与数学学院、新西兰梅西大学,奥克兰

出  处:《动物学杂志》

基  金: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No.1606RJDA3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46056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No.2015M572614,2016T90958);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No.2015A-073)

年  份:2017

卷  号:52

期  号:3

起止页码:381-38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B、CAS、CSCD、CSCD_E2017_2018、JST、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家畜放牧系统中草食动物食性及其生态位特征的认识对草地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采用粪便和胃内容物显微组织分析法,分析了甘南草原4种主要草食动物牦牛(Bos mutus)、藏羊(Ovis aries)、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和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秋季的食性及食物生态位重叠程度。结果表明,4种动物的食物资源谱存有较大差异,禾草科的发草(Deschampsia caespitosa)和莎草科的扁穗草(Brylkinia compressus)是藏羊和牦牛食物结构的主体,而喜马拉雅旱獭的食谱中绝大部分是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和克氏针茅(Stipa captillata),高原鼢鼠采食具有发达根茎的美丽风毛菊(Sausserua superba)、鹅绒委陵菜、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及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牦牛和藏羊的食物生态位宽度显著高于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鼢鼠。食物生态位重叠度以藏羊和牦牛最高,其次为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鼢鼠,重叠度最低的是藏羊和高原鼢鼠。甘南草原4种主要草食动物的食性及其生态位特征的分析可为优化当地草地管理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关 键 词:甘南草原  草食动物 食性 生态位

分 类 号:Q95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