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两种药用蜚蠊油脂成分的GC-MS分析    

Analysis on Oil Components in Two Kinds of Medicinal Blattaria by GC-M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罗建蓉[1] 肖怀[1] 张成桂[1] 钱金栿[1]

机构地区:[1]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省昆虫生物医药研发重点实验室,云南大理671000

出  处:《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60634);云南省教育厅重点基金项目(2012Z117)

年  份:2017

卷  号:23

期  号:11

起止页码:55-5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_E2017_2018、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分析比较澳洲大蠊与美洲大蠊的油脂成分组成,为合理利用两种蜚蠊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蜚蠊药材,所得醇提液用石油醚萃取得到油脂部位。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油脂成分,采用HP-5MS石英毛细管柱,载气高纯氦,电子轰击电离源,离子源温度230℃,质量扫描范围m/z 12~550,用NIST11.L标准库进行质谱检索,并结合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相对峰面积。结果:从澳洲大蠊油脂中鉴定37个成分,占总成分90.99%,其中以亚油酸(29.86%),油酸(26.30%),二十六烷(10.57%),硬脂酸(3.94%),十七烷(3.78%)相对峰面积居高,另检出少量花生四烯酸(0.34%);从美洲大蠊油脂中鉴定35个成分,占相对总成分94.14%,以油酸(44.09%),棕榈酸(16.03%),硬脂酸(6.32%),3-二十碳炔(5.31%)较多。结论:澳洲大蠊与美洲大蠊油脂的主要成分类型均为脂肪酸及其酯类和烃类化合物,但在种类与相对峰面积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有21个共有成分,其相对峰面积差别较大。

关 键 词:澳洲大蠊  美洲大蠊 油脂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分 类 号:R284.1[中药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