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南襄盆地地热系统构成及资源量预测:以泌阳、南阳凹陷为例 ( EI收录)
Composition and resource prediction of the Nanxiang Basin geothermal system:a case study from the Biyang and Nanyang Sag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3]中石化新星双良地热能热电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6 [4]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00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020404);中石化科技部项目(JP14002)
年 份:2017
卷 号:24
期 号:3
起止页码:199-20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7_2018、EBSCO、EI(收录号:20172403766552)、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地热系统属于地质系统的一种,是指一个动态的,由相互联系的若干地热构成要素所组成的集合,这些要素包括热源、通道、水源、储盖层等,动态过程则主要包含热的传导与地下水循环。含油气盆地因其特有的形成演化过程而形成的构造、沉积以及水动力条件,使其具有形成大中型地热田的良好基础。本研究以南襄盆地为例,在区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地震、测井、地化分析以及地温资料,分析了典型沉积盆地型地热系统的构成。结果表明:南襄盆地地热田热源以幔源热及壳源热为主,而区内可作为热源的喜山期岩浆岩不发育,规模小,热量多散失,不能作为本研究区主要热源;通道为边界深大断裂以及沉积盆地骨架砂体;热水来源为大气降水,其中盆地北面伏牛山山区、盆地南面桐柏山山区为大气降水汇集的重要场所;储盖层为中新生代沉积的古近纪、新近纪地层。综合这些要素与动态过程,本次研究揭示了典型的沉积盆地型地热田的地热系统构成方式以及聚热规律,在地热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并利用"体积法"计算了泌阳、南阳凹陷的地热资源量。
关 键 词:南襄盆地 地温梯度 地热系统 聚热规律 地热资源量
分 类 号:P314.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