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电针对脊髓损伤后小鼠神经功能重塑的机制研究    

Mechanism Study on Electroacupuncture in Reconstructing the Neurologic Function in Mice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卫哲[1,2]

WEI Zhe(School of Medicine and Health, Lishui University,Lishui 323000,China Center for Neuroscience, Shantou University,Shantou 515041,China)

机构地区:[1]丽水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丽水323000 [2]汕头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中心,汕头515041

出  处:《上海针灸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503639);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H2016070)

年  份:2017

卷  号:36

期  号:5

起止页码:608-61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观察电针胸部夹脊穴对脊髓损伤后小鼠BMS评分、脊髓中巢蛋白表达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的神经保护和运动功能恢复机制。方法将96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电针组、针刺组,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给予T_9水平脊髓损伤,电针组取T_7和T_(11)两对夹脊穴进行电针治疗,针刺组取相同的穴位进行单纯手针治疗。干预每次15 min,每日1次,每5 d休息1 d,共干预28 d。分别于干预后3 d、7 d、14 d、28 d评定各组小鼠的BMS评分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脊髓中巢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蛋白印迹法检测脊髓中GFAP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的14 d和28 d,电针组BMS主评分和副评分均明显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在损伤后28 d,针刺组BMS主评分和副评分均高于脊髓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BMS副评分高于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3 d、7 d和14 d电针组的巢蛋白含量明显增多,与脊髓损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7 d和14 d,针刺组的巢蛋白含量高于脊髓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3 d和7 d,电针组的GFAP表达明显高于脊髓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28 d,电针组和针刺组对GFAP免疫反应性的抑制强于脊髓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与电针7 d内促进巢蛋白和GFAP的表达有关,而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电针治疗的早期能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以发挥其神经干细胞的作用,并在后期抑制GFAP的免疫反应性,从而有利于神经功能重塑。

关 键 词:电针  脊髓损伤 巢蛋白 BMS评分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小鼠

分 类 号:R2-03[中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