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01-2015年喜马拉雅南麓地区植被变化遥感监测    

Vegetation changes in south Himalayas areas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during 2001-2015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马磊[1] 闫浩文[1] 何毅[1] 张乾[1] 刘波[1]

MA Lei YAN Hao-wen HE Yi ZHANG Qian LIU Bo(Faculty of Geomatics,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Gansu Provinci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National Geographic State Monitoring ,Lanzhou 730070, Gansu , Chin)

机构地区:[1]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甘肃省地理国情监测工程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70

出  处:《干旱区地理》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1447、71563025、41371435)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40

期  号:2

起止页码:405-41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SCD、CSCD2017_2018、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本文应用喜马拉雅南麓地区MODIS NDVI植被遥感数据和格点数据,采用趋势线分析、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了该研究区2001-2015年植被NDVI_(max)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利用Person相关分析探讨了植被NDVI_(max)时空变化特征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2001-2015年,喜马拉雅南麓地区年内平均NDVI_(max)1~3月份呈下降趋势,4~6月份开始缓慢生长,6~9月份进入植被生长高峰期,10月份开始逐渐降低;植被NDVI_(max)平均值为0.59,植被覆盖度较高;空间上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平均NDVI_(max)随海拔变化表现出明显规律性,80%的植被主要分布在较低海拔区(<4 050 m)。(2)15 a间,喜马拉雅南麓地区植被NDVI_(max)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年均NDVI_(max)呈三个变化阶段:2001-2006年和2010-2015年分别以0.003 9·a^(-1)、0.005 3·a^(-1)的速率增长,而2006-2010年以-0.007 0·a^(-1)的速率减少。植被生长季NDVI_(max)呈4个阶段:2001-2004和2007-2010年分别以-0.001 8·a^(-1)、-0.010 6·a^(-1)的速率逐年减少,但2005、2006两年(0.014 8·a^(-1))快速增长至最大值,2010-2015年(0.006 3 a^(-1))波动增长。空间上大部分地区表现出不显著退化,但少部分地区表现出不显著改善(0.05<p<0.01),而西段低海拔区表现出极显著改善。(3)喜马拉雅南麓地区植被的变化主要由温度和降水量共同影响,此外,高海拔区气温上升引起的冰川融水对植被生长起到一定的作用,中部低海拔区可能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关 键 词:喜马拉雅南麓  植被变化 遥感 气候变化

分 类 号:Q948.1[植物生产类] TP7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