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粘虫、小地老虎和棉铃虫三种鳞翅目害虫上灯行为节律研究    

Behavioral rhythms of three Lepidopteran pests;Mythimna separata,Agrotis ypsilon and Helicoverpa armiger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行国[1] 贾艺凡[1] 温洋[2] 张逸飞[1] 万贵钧[1] 陈法军[1]

机构地区:[1]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南京210095 [2]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农业局,济阳251400

出  处:《应用昆虫学报》

基  金: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粘虫监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03031)

年  份:2017

卷  号:54

期  号:2

起止页码:190-19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B、CAS、CSCD、CSCD2017_2018、JST、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明确粘虫Mythimna separate(Walker)、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3种鳞翅目蛾类害虫的上灯行为年度动态及上灯行为节律,为鳞翅目害虫迁飞规律研究奠定基础,服务于鳞翅目迁飞害虫种群暴发的预测预报。[方法]本研究于2014-2015连续两年利用自主专利"分时段自动诱集装置"对粘虫、小地老虎和棉铃虫3种鳞翅目害虫种群上灯行为节律进行了系统监测研究。[结果]粘虫、小地老虎和棉铃虫的上灯始见期、上灯最高峰日、日上灯虫量以及年灯诱总虫量年际间差异较大。与2014年相比,2015年粘虫、小地老虎和棉铃虫上灯始见期分别提前13、124、71 d,上灯最高峰日分别提前41、44、71 d,年诱虫总量和上灯最高峰日虫量均明显提高。此外,通过对3种鳞翅目害虫夜间不同时段上灯捕获虫量分析发现,粘虫、小地老虎和棉铃虫的最大上灯高峰出现在凌晨2:00-3:00或3:00-4:00,呈现"多峰型"上灯行为节律,与鳞翅目夜间迁飞性昆虫日出前降落的行为特性一致,并反映出害虫发生高峰期其上灯行为节律的群体效应。[结论]3种鳞翅目害虫发生年际动态与上灯行为节律均呈现年际变化并具有种的特异性。明确3种鳞翅目害虫的年际动态及上灯行为节律,对其迁飞种群的监测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 键 词:鳞翅目迁飞昆虫  种群发生动态  上灯行为节律  种群效应  监测预报  

分 类 号:S433.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