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武汉某“985”高校在校大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知信行调查    

A survey of students studying at an university in Wuhan,China:Knowledge,attitudes,and practices(KAP) regarding food-borne parasitic diseas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马晓雪[1] 李艳伟[1] 龚鹏举[1] 蔡国斌[1] 明珍平[1] 董惠芬[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湖北武汉430071

出  处:《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基  金: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2016005);武汉大学及医学部教改资助项目(No.2016002)

年  份:2017

卷  号:12

期  号:4

起止页码:353-35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SCD、CSCD_E2017_2018、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了解武汉某高校在校大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行为及态度情况,为高校开设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选修课的必要性及其制定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武汉某高校大学生共1 460人。通过问卷了解其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的了解、行为习惯和态度表现,对回答问题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本调查大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危害和传染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66.78%、75.96%和77.7%;知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途径主要来源于媒体网络(34.6%);不同居住地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危害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专业学生对该疾病危害的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吃生的或半生不熟食物"、"不喝生水"和"生熟砧板分开"3项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均低于50%。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的或者半生不熟的食物"和"不喝生水"等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女同学均高于男同学。不同年级大学生"生熟砧板分开"和"不养宠物"等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民族、籍贯、居住地的大学生在"不喝生水"和"生熟砧板分开"方面的健康行为形成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来自城镇学生均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不同学部大学生"不吃生的或者半生食物"和"不养宠物"等行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正确态度形成方面,58.1%学生表示不会再去吃可能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食物,13.4%的学生表示还想去尝尝,46.4%学生表示建议他人不要去吃。82.9%的学生计划改掉一些可能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的饮食习惯。结论大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知晓率偏低,并且存在高危行为;在高校开设有关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相关课程十分必要。

关 键 词:大学生 食源性寄生虫病 知信行

分 类 号:R5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