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秦安中新世风尘堆积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Distribution of n-alkanes in Miocene loess in Qinan,western Chinese Loess Plateau,and its palae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沈佳恒[1,2] 肖国桥[3] 王治祥[3] 孙青[4] 吴海斌[1,2] 张春霞[1,5] 郭正堂[1,2,5]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4]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 [5]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101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430531、41202249、41125011);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121261)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47

期  号:4

起止页码:485-49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7_2018、JST、PA、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甘肃秦安的新近纪风成红土堆积是东亚大陆古环境演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但相对第四纪黄土而言,对其记录的古环境信息仍缺乏生物标志化合物方面的研究.本文对秦安QA-I剖面早-中中新世代表性黄土和古土壤层样品开展了初步的正构烷烃分析,并与前人发表的不同时期的风成沉积和水成沉积代表性样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QA-I剖面中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为C_(14)~C_(35),其中来源于微生物的低碳数部分(C_(14)~C_(20))的含量明显高于来自高等植物叶蜡的高碳数部分(C_(26)~C_(35)),主峰碳处于C_(16)~C_(18),中碳数部分(C21~C_(25))的相对含量最低,这些特征与第四纪黄土及晚中新世-上新世三趾马红土中一些强发育的古土壤层类似,但与弱风化的黄土和三趾马红土及水成沉积明显不同;(2)QA-I剖面样品的高碳数部分虽具有一定的奇偶优势,但碳优势指数(CPI)明显较各类风化较弱的样品低.上述结果显示,秦安中新世风尘红土堆积经历了较强烈的风化成壤和微生物作用,导致其中的长链正构烷烃较显著的氧化和降解,并以微生物贡献的短链正构烷烃为主.微生物对全岩有机质(TOC)的贡献以及对TOC碳同位素的影响需在古环境重建中予以充分考虑.

关 键 词:中新世 风尘堆积 正构烷烃 古环境 秦安  

分 类 号:P534.6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