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重庆主城区夏秋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特征及来源研究
Concent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 analysis of ambient VOCs in summer and autumn in the urban area of Chongq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城市大气环境综合观测与污染防控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1147 [2]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518055
基 金:重庆市环境保护"五大行动"专项~~
年 份:2017
卷 号:37
期 号:4
起止页码:1260-126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RSC、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在线GC-MS/FID,对重庆主城区2015年夏、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观测.结果发现,监测期间主城区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体积分数为41.35×10-9,烷烃占比最大,其次是烯炔烃、芳香烃和含氧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卤代烃占比最小.将本次研究结果同以往研究结果比较发现,高乙炔浓度可能受交通源排放的影响,而乙烯和乙烷浓度的大幅度降低则得益于主城区化工企业的大举搬迁.通过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发现,芳香烃(32.1%)和烯烃(30.6%)对臭氧生成的贡献最为显著,其中以乙烯、乙醛和间/对二甲苯的OFP最强,因此,对烯烃和芳香烃的削减能有效控制大气中O3的生成.通过PMF模型共解析出5个因子,主要为生物源及二次生成、其他交通源、天然气交通源、溶剂源和工业源.从5个因子对VOCs的贡献百分比可以看出,重庆城区交通源贡献最大(50.4%),其次是工业源和溶剂源的贡献(>30%),生物源及二次生成的贡献最小.
关 键 词:重庆主城区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来源解析
分 类 号:X5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