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ChAT^+神经元促进梗死周围区血管新生    

Angiogenesis promotion in peri-infarction region by ChAT-positive neurons in subventricular zone after ischemic strok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建平[1] 鲁争芳[1] 付晓杰[1] 张帝[1] 余列[1] 高宇峰[1] 殷椿茂[1] 柯俊吉[1] 刘贤良[1]

机构地区:[1]郑州大学脑血管病研究所,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450052

出  处:《实用医学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571137,81271284);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编号:154200510014)

年  份:2017

卷  号:33

期  号:6

起止页码:880-88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观察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SVZ)胆碱乙酰基转移酶阳性(ChAT^+)神经元的活性变化及其对脑梗死周围区血管新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相关信号通路。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梗死组、阿托品组。采用电凝法夹闭大脑中动脉制备脑梗死模型。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2(VEGFR2)及其下游分子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表达VEGFR2和5-溴脱氧尿嘧啶(BrdU)/CD31的细胞数量变化。结果:脑梗术后14 d,脑梗死组SVZ区ChAT/AChE较假手术组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脑梗死组鼠的梗死周围区VEGF、VEGFR2、pERK表达量以及VEGFR2、BrdU/CD3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脑梗死组相比,阿托品组的上述指标含量减少(P<0.05)。结论:脑梗死后,SVZ区ChAT^+神经元活性相对增强,胆碱能系统效应增强,其可通过上调VEGF-VEGFR2信号通路促进脑梗死周围区的血管新生,促进脑功能恢复。

关 键 词:脑梗死  室管膜下区 胆碱乙酰基转移酶阳性神经元  血管新生

分 类 号:R743.3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