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研究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Moxibustion on Immune-Related Diseas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上海200030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 [3]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3 [4]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1137 [5]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410208 [6]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上海201203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09CB522900;2015CB554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303033;81674074);上海市重点学科资助项目(编号:S30304-A3)
年 份:2016
卷 号:11
期 号:12
起止页码:2505-251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JST、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艾灸治疗痛症从古有之,抗炎免疫是现代针灸临床研究的热点。艾灸镇痛及其抗炎免疫作用已被中医针灸临床实践所证实,对其效应机制的研究多从温热刺激穴位(区)启动着手,研究发现皮肤穴位(区)中嘌呤受体(P2受体)和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TRP)在艾灸效应的启动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机体疼痛、炎性反应的发生和发展,这种调节效应发生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各个环节,对诸多介导的疼痛的镇痛/致痛因子、炎性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艾灸嘌呤"这一概念可以概括目前研究发现的艾灸镇痛与抗炎效应,实验研究已发现艾灸能够对腹痛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神经元的异常兴奋性具有调节作用;临床中通过脑功能成像(f MRI)技术研究发现,艾灸和针刺在调控缓解期CD腹痛患者异常的脑灰质密度以及静息状态下异常的脑功能活动方面,镇痛效应的发挥存在着"共同响应脑区"和"差异响应脑区";温热刺激能够在丘脑内侧和腹内侧核绕开对低阈值的下行易化系统的激活而实现对高阈值激活的下行抑制系统选择性激活,这种艾灸的内源性的调节作用可能在CD痛觉及炎性反应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后将围绕"艾灸嘌呤"这一机制方向来展开更为深入的艾灸镇痛与抗炎研究。艾灸抗炎免疫研究发现,艾灸能通过HPA轴提高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的水平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效应大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存在,艾灸通过外周穴位(区)和中枢响应,激活抗炎通路,调节免疫应答,在实现抗炎作用的同时实现了镇痛效应。文章围绕"穴位(区)启动-中枢响应-靶器官效应"对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机制进行回顾研究。
关 键 词:艾灸 抗炎免疫与镇痛 皮肤启动 中枢响应 靶器官调节
分 类 号:R245.8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