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大清河流域水循环影响因素演变特征分析    

Analysis on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cycle impacting factors of Daqing River Watershe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穆文彬[1,2] 李传哲[1] 刘佳[1,3] 范玲雪[1,4] 喻丽萍[5] 田济扬[1]

机构地区:[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与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 [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黄河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46 [3]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 [4]河北工程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河北邯郸056038 [5]安吉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浙江湖州313300

出  处:《水利水电技术》

基  金:水利部绩效评估试点项目"变化环境下平原区降水产流演变机理研究"(12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9270;51209225);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2014490611);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3DFG70990)

年  份:2017

卷  号:48

期  号:2

起止页码:4-1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SA、CSA-PROQEUST、CSCD、CSCD_E2017_2018、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海河流域的重要支流大清河流域为研究区,从气象因素和土地利用的角度对该流域水循环影响因素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小波分析法,分别对气象要素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大清河流域四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70—2011年,大清河流域年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减—增—减—增"的变化趋势,年均气温则变现为显著增加的态势;年潜在蒸散量在近54年来变化也较显著,呈"减—增"的变化;(2)流域年降水量几乎未发生突变,年均气温和年潜在蒸散量分别在1991年和1973年发生突变;(3)年降水量、年均气温以及年潜在蒸散量的演变周期分别以22年、28年和28年为主;(4)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则处于耕地与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林地与草地之间。通过对大清河流域水循环影响因素演变规律的分析,可为进一步在该流域开展基于水循环理论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撑。

关 键 词:趋势性  突变性  周期性  气象因素 土地利用 大清河流域 水循环 影响因素

分 类 号:P33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