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经验分解与达峰路径——广义迪氏指数分解和动态情景分析    

Empirical Decomposition and Peaking Pathway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Generalized Divisia Index Method and Dynamic Scenario Analysi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邵帅[1] 张曦[2] 赵兴荣[2]

机构地区:[1]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

出  处:《中国工业经济》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能源依赖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关联机制及其实证研究"(批准号71373153);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绩效评估"(批准号14SG32)

年  份:2017

期  号:3

起止页码:44-6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SCI、CSSCI2017_2018、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制造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和碳排放大户,其碳减排效果直接决定了中国总体碳减排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本文以《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2030年减排目标为背景,首次使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考察了1995—2014年制造业碳排放演变的驱动因素,并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对2015—2030年制造业碳排放的潜在演化趋势进行了动态情景分析,进而比较了碳排放达峰过程中相关因素的贡献差异。结果显示:投资规模是导致制造业碳排放增加的首要因素,而投资碳强度和产出碳强度则是引致碳排放减少的关键因素;重工业和轻工业因其不同发展特征而呈现出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差异化影响;在基准情景和绿色发展情景下,制造业碳排放在2030年之前均将持续增长,而在技术突破情景下,碳排放将有较大可能在2024年提早达峰;除绿色发展情景难以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外,其他两种情景设定下的制造业产出碳强度均可实现各阶段的预期下降目标;规模效应的减弱为碳排放达峰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投资碳强度和产出碳强度则为碳排放达峰提供了关键驱动力。政府需要进一步引导激励制造业企业增加以节能减排为目的的投资活动,在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措施和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创新的条件下,制造业将具有可观的碳减排潜力。

关 键 词:中国制造2025  碳排放 广义迪氏指数  动态情景分析  达峰路径  

分 类 号:F1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