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响应面法优化电氧化-絮凝耦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  ( EI收录)  

Optimization of electro-oxidation and electro-coagulation combination process for landfill leachate advanced treatment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侯韦竹[1,2] 丁晶[1] 赵庆良[1] 黄慧彬[1] 王思宁[1] 袁一星[1]

机构地区:[1]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2]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89

出  处:《中国环境科学》

基  金: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2016DX05)

年  份:2017

卷  号:37

期  号:3

起止页码:948-95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CSSCI、CSSCI_E2017_2018、EI、IC、INSPE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构建了以尺寸稳定电极为阳极、碳毡为阴极、铁网为双极性电极的电氧化-絮凝耦合工艺,用以同步去除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中的剩余有机物(COD)和总氮(TN),并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探讨了极板间距、循环流速和氯离子(Cl^-)浓度因素对垃圾渗滤液COD和TN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模拟和方差分析,得到了可达显著水平的二次响应曲面模型.通过响应曲面分析,得出COD去除的最优反应条件为极板间距3.8cm,循环流速1m L/min,Cl^-浓度5556mg/L,此时通过实验验证COD实际去除率84.6%,与模型预测值(85.4%)接近;TN去除的最佳条件为极板间距5.7cm,循环流速1m L/min,Cl^-浓度5437mg/L,此时TN实际去除率为86.4%,与预测值(93%)较接近.该耦合工艺在实现COD和TN去除的同时,对总磷和色度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实验表明通过电氧化-电絮凝的协同机制,可以实现垃圾渗滤液中多种污染物的同步去除.

关 键 词:电氧化 电絮凝 垃圾渗滤液 深度处理 响应曲面法

分 类 号:X70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