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县域空间贫困的地理识别研究——以宁夏泾源县为例  ( EI收录)  

Geographical identification of spatial poverty at county scal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小鹏[1] 李永红[1] 王亚娟[1] 郭占军[1] 郑芳[1]

LIU Xiaopeng LI Yonghong WANG Yajuan GUO Zhanjun ZHENG Fang(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机构地区:[1]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银川750021

出  处:《地理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021)~~

年  份:2017

卷  号:72

期  号:3

起止页码:545-55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CSSCI、CSSCI2017_2018、EI(收录号:20171903642815)、GEO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空间贫困研究是对多维贫困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创新空间贫困度量方法是精准配置扶贫资源和提高农村扶贫质量的关键。本文借鉴国际空间贫困研究的基本理论思想,总结出了空间贫困三维结构分析框架,构建了县域空间贫困指标体系和地理识别方法,以宁夏泾源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为例,开展了空间贫困地理识别。研究发现:(1)不同自然地理区SPI排序为侵蚀堆积河谷平川区(均值1.571)>剥蚀构造丘陵区(均值-0.199)>侵蚀构造石山区(均值-0.334),表明侵蚀构造石山区贫困程度最大,是减贫重点区域,其中3个自然地理区空间贫困的共同特点是存在经济劣势(C_4~C_7、C_(17)),主要差异是侵蚀堆积河谷平川区生态劣势(C_(25)、C_(16))>经济劣势(C_5)>位置劣势(C_(20))>政治劣势(C_8);剥蚀构造丘陵区经济劣势(C_5~C_7、C_(17))>位置劣势(C_(18)~C_(20))>生态劣势(C_(16)、C_(23)~C_(25))>政治劣势(C_8);侵蚀构造石山区经济劣势(C_4~C_7、C_(17))>政治劣势(C_8)>位置劣势(C_(18)~C_(20))>生态劣势(C_(16)、C_(21)~C_(25))。(2)不同民族村SPI排序为汉族村(均值1.484)>回族村(均值1.262)>回汉混居村(均值-1.033),表明县域尺度上回汉混居村是减贫重点村。不同民族村空间贫困的共同特征是由于距离最近市场远(C_(17))形成的经济劣势,以及人均耕地面积(C_(23))和农作物特别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C_(24))形成的生态劣势。不同民族村空间贫困的主要差异在于汉族村人居环境差和灾损率高形成的生态劣势,以及贷款不足(C_5)导致的经济劣势突出,回族村主要因文化知识素质较低(C_(12)、C_(13))导致进入市场的机会成本高而形成经济劣势,回汉混居村因汉族和回族生产生活方式差异,造成扶贫资源配置困难,农户对扶贫政策满意率最低(C_8),反映该类村空间贫困的政治劣势最为显著。(3)同一自然地理区域不同民族村空间贫困存在显著差异。�

关 键 词:空间贫困  地理识别  地理资本  空间贫困指数  县域

分 类 号:F323.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