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潜在结构分析    

Assessing the Latent Structure of PTSD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 after Earthquak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周宵[1,2] 伍新春[2] 安媛媛[3] 林崇德[2]

机构地区:[1]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社会工作学院,I-Core重大创伤研究中心,以色列特拉维夫69978 [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3]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出  处:《心理发展与教育》

基  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11)

年  份:2017

卷  号:33

期  号:2

起止页码:206-21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SCI、CSSCI2017_2018、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考察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潜在症状结构,本研究采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和儿童抑郁量表,对汶川地震一年后的74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利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竞争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包括侵入性、回避性、麻木性、精神痛苦性唤起和焦虑性唤起等5个症状的PTSD精神痛苦性唤起模型显著优于DSM-IV的PTSD模型、4维情感麻木模型和4维精神痛苦模型。效度分析的结果发现,PTSD精神痛苦性唤起模型具有良好的外部区分效度。所有结果均表明PTSD精神痛苦性唤起模型在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群体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作为判定震后青少年PTSD症状的有效标准。

关 键 词:地震 青少年 PTSD 症状结构  

分 类 号:B84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