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近30年来长江源区与黄河源区土地覆被及其变化对比分析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Cover Changes in Source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Past 30 Year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璐璐[1,2] 曹巍[2] 邵全琴[2]

机构地区:[1]成都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出  处:《地理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1504);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3BAC03B04);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2015-SF-A4-1)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37

期  号:2

起止页码:311-32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CSSCI、CSSCI2017_2018、JST、PROQUEST、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期、2004年和2012年共4期土地覆被数据,利用转移矩阵、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和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对比分析了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近30 a来土地覆被与生态状况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草地是两源区最主要的土地覆被类型,但黄河源区的草地面积占比比长江源区高17%,同时,长江源区存在永久冰川雪地及荒漠,黄河源区没有;从土地覆被状况来看,过去30 a黄河源区优于长江源区,长江源区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平均为16.82%,黄河源区为38.84%;从土地覆被转类来看,过去30 a长江源区土地覆被总体变好,黄河源区则总体变差,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4年和2004~2012年3时段内,长江源区土地覆被经历了变差-好转-持续好转的变化过程,而黄河源区则是变差-显著变差-略有好转,且黄河源区土地覆被状况的变化程度较长江源区更为剧烈;长江源区因分布有大量的冰川、冻土,自20世纪90年代气温升高开始,冰川冻土融化,导致水体与沼泽面积扩张,后期叠加生态工程的积极影响,使得其土地覆被状况持续好转,黄河源区则因2004年以来暖湿的气候状况及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使得土地覆被退化趋势得到遏制并逐渐呈现转好态势。

关 键 词:长江源区  黄河源区 土地覆被 对比分析  

分 类 号:S12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