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1960年以来太湖水生植被演变  ( EI收录)  

Changes of aquatic vegetation in Lake Taihu since 1960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凯[1,2] 周彦锋[3] 蒋兆林[4] 胡娟[2] 张秀山[2] 周洁[2] 王国祥[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南京210023 [2]安庆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安庆246011 [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214081 [4]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苏州215104

出  处:《湖泊科学》

基  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5JBFM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3061);江苏省太湖污染防治专项(TH2015202;TH2014402)联合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29

期  号:2

起止页码:351-36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BIOSISPREVIEWS、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EI(收录号:20172103693216)、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太湖的富营养化污染日益严重,针对太湖水生植被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要,然而全面的太湖水生植被调查已经有将近二十年未见报道.基于2014年夏季全湖水生植被调查结果,结合历史资料,比较分析1960年以来太湖水生植被演变情况.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共有23种水生植物从太湖消失,其中1981、1997和2014年分别消失7、4和12种.从分布区面积来看,1960年以来太湖水生植被总体呈北部湖区水生植被消失,东北部、东部及南部湖区水生植被分布区面积持续扩张的态势,1981年全湖水生植被分布区面积占8%,到2014年已经有33.82%的水面有水生植被分布.从生物量组成来看,太湖水生植被先升后降,从1960年的10×10~4t,持续上升到1988年的44.72×10~4t,1997年下降到36×10~4t,2014年进一步下降到29.09×10~4t.但挺水植被以外的水生植被,尤其是浮叶植被的生物量一直保持上升态势.总生物量的下降与东太湖挺水植被大面积消失有关,到2014年全湖挺水植被生物量比重仅占5.15%,东太湖沼泽化问题已不复存在.从群落组成变化情况来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群落分布区面积锐减,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分布区持续扩张.目前太湖水生植被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北部湖区水生植被恢复和东部湖区水生植被过量生长.

关 键 词:太湖 水生植被 植被演变 植被管理 水草收割  

分 类 号:X173] X5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