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两类华南沿海暖区暴雨特征及热力发展机制对比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F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MODYNAMICAL DEVELOPMENT MECHANISM ON TWO TYPES OF WARMSECTOR HEAVY RAINFALL IN SOUTH CHINACOAS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 [2]江西省气象信息中心,江西南昌330096 [3]辽宁省气象台,辽宁沈阳110016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H05B01);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20606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6033);江苏科技支撑项目(BE2012774;BE2014729);江苏高校优秀学科建设工程项目(PAPD)共同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33
期 号:1
起止页码:53-6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A、CSCD、CSCD_E2017_2018、JST、PROQUE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对2009—2014年4—6月的华南沿海暖区暴雨依据低层环流进行分类:第一类为偏南向型,即珠江口以西经向性偏南向辐合线型,由东南、偏南、西南三支气流汇合;第二类为西南向型,即珠江口以东纬向性西南向辐合线型,由偏西和西南风两支气流汇合。6小时强降水统计显示,6年中偏南向型年平均73.2次,西南向型年平均50.3次。南海夏季风爆发后,两种类型发生频数均明显增加。两类低层辐合线系统对应上层的合成特征显示,500 h Pa天气形势偏南向型为宽阔暖脊,温度脊落后,有较明显的暖平流,无锋区;西南向型为弱槽,中纬度温度槽落后,锋区偏北,华南位于锋面前暖区,有弱波动。两类暴雨垂直剖面上有深厚垂直速度中心伸展到400h Pa;对应强烈的辐合层为几个垂直叠置的辐合中心;均为水汽充沛,对流不稳定能量层次深厚,有较强凝结潜热释放,造成气柱增暖拉伸,加强深厚多中心辐合及上升气流,其中西南向型凝结潜热释放更强,偏南向型中高层暖平流强于其凝结潜热释放。探讨热力发展机制的数值模拟显示,凝结潜热释放对气柱增温,大大增强暴雨区垂直速度厚度与强度,并增强暴雨区低层辐合环流,减弱中层辐散环流,其影响力达到环流强度的30%~50%,有利于维持强烈对流,促进暖区暴雨的发展。
关 键 词:暖区暴雨 低层辐合线 热力发展机制 数值模拟 潜热
分 类 号:P426.62[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