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精准扶贫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o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based on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framework:A case study of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Sichuan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何仁伟[1,2] 李光勤[3,4] 刘运伟[2] 李立娜[2] 方方[5]

机构地区:[1]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研中心,北京100101 [2]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四川西昌615013 [3]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上海200433 [4]浙江农林大学农民发展研究中心,杭州311300 [5]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100101

出  处:《地理科学进展》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6104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ZH050;14YJC790063;15YJCZH101);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农民研究中心课题(15JDNF01YB)~~

年  份:2017

卷  号:36

期  号:2

起止页码:182-19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7_2018、CSSCI、CSSCI2017_2018、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可持续生计框架是辩证思考贫困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过程的理论总结,有助于对精准扶贫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研究。本文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蓝本,构建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精准扶贫分析框架,并从影响农户生计的内因和外因视角,讨论精准扶贫的多维贫困识别指数(MPII)的基本构成。以四川省凉山州作为案例区域,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MPII指标体系;识别出420户贫困户,其中80.48%(338户)的建档立卡户与识别结果重叠;与建档立卡农户相比,所识别贫困农户在各单个维度和综合维度都几乎处于更劣势的水平,识别效果更加精准。根据贫困原因的相似性,可将贫困农户划分为人力资本贫困型、基础型资本贫困型、社会资本贫困型、多维资本贫困型、生计环境恶劣型等五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

关 键 词:精准扶贫  贫困识别  帮扶措施 可持续生计 多维贫困识别指数  凉山彝族自治州  四川省  

分 类 号:F323.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