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活性检测方法  ( EI收录)  

Neural Cell Activity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alysis of Spinal Cord Injur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聂敏[1] 刘蒙[1] 宗时春[2] 杨光[1,3] 裴昌幸[4]

机构地区:[1]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121 [2]西安邮电大学校医院,陕西西安710121 [3]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通信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72 [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71

出  处:《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172071;61201194);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4JQ8318);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计划项目(2015KW-013)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37

期  号:2

起止页码:446-45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7_2018、EI(收录号:20170803378639)、IC、INSPEC、JST、PUBMED、RCCSE、RSC、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393847200021)、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交通意外、高空跌落、机械撞击等事故,可能导致人体脊髓损伤,从而中断了人体神经信号的传输信道,致使部分肢体功能的丧失。由于目前没有脊髓受损部位神经细胞活性检测的方法,而常规的检测仪器如X射线、CT等传统仪器不能提供神经细胞活性的任何信息,医生无法对患者病情有更清晰的了解,这就可能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致使患者终生瘫痪。光谱学方法可以检测细胞组织的改变,且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测量速度快,操作简便的无损测量技术。所以,针对现有医学检测设备的不足,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根据物质在近红外光波段的吸光特性,并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定性判别和定量分析的特性,通过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活性的检测,采用聚类算法对脊髓损伤部位的神经特异性核蛋白和神经递质进行分类和仿真,并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计算其含量,实现了脊髓损伤部位神经细胞活性的精确检测。该方法为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活性的检测提供理论依据,给患者带来肢体功能重建和康复的希望,为临床医学提供了一种无创检测神经细胞活性的方法。

关 键 词:脊髓 神经递质 红外光谱 定性与定量  

分 类 号:O434.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