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内蒙古索伦山蛇绿岩带早二叠世放射虫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 EI收录)
Discovery of Early Permian radiolarian fauna in the Solon Obo ophiolite belt, Inner Mongolia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武警黄金第二支队,呼和浩特010010 [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 [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3071800)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62
期 号:5
起止页码:400-40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EI(收录号:20171803618159)、IC、JST、MR、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位于中蒙边境地区的索伦山蛇绿岩带,是古生代存在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古亚洲洋闭合之后形成的索伦山缝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索伦山蛇绿岩的研究,对认识古亚洲洋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时代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次工作采集索伦山蛇绿岩带硅质岩样品,对其进行了放射虫化石的分选与鉴定.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北部靠近中蒙边境线的索伦山蛇绿岩带硅质岩中发现早二叠世放射虫动物群,包括5个属6个种,其中有4个未定种和1个新种:Pseudoalbaillella bulbosa,Ps.solonensis Wang sp.nov.,Stigmosphaerostylus sp.,Ruzhencevispongus sp.,Cenosphaera sp.,Latentifistula sp.等.Pseudoalbaillella bulbosa这个种在日本、泰国、智利、北美西海岸和中国华南等地发现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硅质岩相地层中,在中国作为早二叠世早期的一个带种,成为广海相硅质岩相区石炭系与二叠系分界的标志.这套放射虫硅质岩属索伦山蛇绿岩的组成部分,该动物群的发现为索伦山蛇绿岩形成时间持续到早二叠世提供了关键证据.这些新证据证实了古亚洲洋在早二叠世时仍存在,古亚洲洋通过俯冲消减最终闭合应是在早二叠世之后.
关 键 词:放射虫 早二叠世 蛇绿岩 索伦山 古亚洲洋
分 类 号:Q915] P534.4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