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1961-2013年黄土高原地区旱涝特征及极端和持续性分析
Extreme and persistent analysis of drought-flood vari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during 1961-2013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咸阳712000 [2]咸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咸阳712000 [3]河北北方学院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张家口075000 [4]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西安710062 [5]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石家庄050021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59);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D20);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6JK1828);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历史地理学:0602)
年 份:2017
卷 号:36
期 号:2
起止页码:345-36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7_2018、CSSCI、CSSCI2017_2018、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1961-2013年黄土高原地区54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降水和蒸发均一化旱涝指数,从多时间尺度对旱涝的演变特征及极端和持续性旱涝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近53年,黄土高原地区具有明显的变旱趋势。②年代变化上,20世纪60-80年代整体偏涝,90年代整体偏旱,21世纪初进入全面干旱期;季节变化上,春、夏、秋、冬四季均呈变旱趋势,且最显著的是春、夏、秋三季;年代际旱涝变化存在突变现象,突变时间发生在1992年。③空间变化上,在降水和温度双重因子的共同驱动下,年际旱涝指数表示的变旱区域涉及整个黄土高原,四季的旱涝变化具有一定区域差异,但以大范围的涝转旱为主;春季显著变旱决定着年际变旱的空间分布。④年代际极端洪涝总体为减少趋势,而极端干旱则为增加趋势;春、夏、秋三季极端旱涝发生频次较多且最多的是夏季,春、冬两季极端洪涝的发生频次多于极端干旱,而夏、秋两季极端干旱的发生频次多于极端洪涝;极端干旱与极端洪涝分别在1989年和1996年发生增多和减少突变;增温对极端干旱/极端洪涝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是促进和维持极端干旱、抑制和减少极端洪涝的重要因素。⑤持续性干旱事件有增多的趋势,但干旱强度却呈减弱趋势;持续性洪涝事件总体为减少趋势,但洪涝强度并没有明显的趋势;持续性干旱事件与洪涝事件多发区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西北部和东南部。
关 键 词:旱涝演变 极端旱涝 持续性旱涝 黄土高原
分 类 号:P426.616[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