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杂交鲇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病理损伤研究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PATHOLOGICAL LESIONS OF PSEUDOMONAS PUTIDA FROM HYBRID CATFISH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段亚佼[1] 黄小丽[1] 詹瑰然[2] 樊威[3] 段靖[1] 赵一璘[1] 邓永强[4] 耿毅[5] 陈德芳[1] 汪开毓[5]

机构地区:[1]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成都611130 [2]云南省会泽县水产工作站,曲靖654200 [3]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内江641000 [4]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610041 [5]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成都611130

出  处:《水生生物学报》

基  金: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2014NZ0027)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41

期  号:2

起止页码:371-37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BIOSISPREVIEWS、CAB、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JST、PROQUE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为确定一起杂交鲇皮肤溃疡症的病原,实验从病鱼体内分离到几株优势菌(DYJ140914-DYJ140917),根据4株分离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测定(Gen Bank登录号分别为KP693689和KP693690)与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在此基础上以腹腔注射的方式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杂交鲇溃疡症的病原菌。病鱼组织器官具有典型的病理变化,其主要靶器官为肝脏、皮肤肌肉以及肾间质,分别引起多灶性坏死性肝炎、坏死性肌炎及坏死性间质性肾炎。此外,还可引起心外膜、心内膜炎及坏死性脾炎。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强力霉素、诺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对青霉素、氟苯尼考、磺胺甲基异恶唑、头孢西丁、阿奇霉素等药物耐药。

关 键 词:杂交鲇  恶臭假单胞菌 16S  RRNA GYRB 病理损伤

分 类 号:S94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