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结构控油模式    

OIL-CONTROLLED MODE BY THE INTERNAL ARCHITECTURES OF FAN DELTA FRONT SANDBODI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瞿雪姣[1,2] 胡世莱[2] 李继强[1,2] 闫海霞[3] 刘虹利[1,2]

QU Xuejiao HU Shilai LI Jiqiang YAN Haixia LIU Hongli(Chongqing Key Laboratory of Complex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hongqing 401331, China College of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No. 1 Oil Production Plant, Sinopec Henan Oilfield Company, Nanyang 473132, China)

机构地区:[1]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31 [2]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重庆401331 [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河南南阳473132

出  处:《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微尺度渗流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2016ZX05013001-004);重庆科技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基于测井资料的松辽盆地早白垩世古土壤层识别方法研究"(CK2016B15)

年  份:2017

卷  号:36

期  号:1

起止页码:10-1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_E2017_2018、JST、PA、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泌阳凹陷赵凹油田赵凹区经过多年开发,呈现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低、剩余可采储量少的特征。以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精细解剖核桃园组三段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的内部结构,建立地质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储层剩余油分布状态,建立砂体内部结构控制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以正韵律单砂体为主,渗流能力自下而上由强变弱,剩余油主要富集在砂体上部;河口坝单砂体主体为反韵律,渗透率较高,剩余油主要集中在砂坝上部,而坝侧缘和前缘剩余油则主要分布于坝缘下部;河口坝砂体一般发育多个增生体,各增生体间普遍发育泥质或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剩余油分布主要与注采井分布有关,只有注水井或采油井作用的增生体往往成为剩余油富集区。

关 键 词:赵凹油田赵凹区  扇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型 砂体内部结构  剩余油控油模式  

分 类 号:TE12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