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日侧极光弧的发光强度与沉降电子能谱的相关关系  ( EI收录)  

Correlation between emission intensities in dayside auroral arcs and precipitating electron spectr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丘琪[1,2] 杨惠根[2] 陆全明[1] 胡泽骏[2]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26 [2]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136

出  处:《地球物理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431072)和面上项目(41274164;41504115);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CHINARE2016-02-03;CHINARE2016-04-0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4060201);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Pkj2013-z01);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P201303);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共同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60

期  号:2

起止页码:489-49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EI(收录号:20171003425721)、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394412200004)、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本文利用中国北极黄河站多波段全天空极光观测数据,选取稳定的日侧极光弧,统计研究了极光强度比I_(557.7)/I_(630.0)与极光发光强度I_(557.7)的相关关系.发现I_(557.7)在午前暖点和午后热点区附近出现极大值,分别为2.2kR和2.9 kR;而I_(630.0)在磁正午出现极大值,为1.5kR.当I_(557.7)从0.1kR增加到10kR时,极光强度比I_(557.7)/I_(630.0)也由0.2增加到9.结合DMSP卫星探测的沉降粒子能谱数据,找到17个DMSP卫星穿越黄河站上空极光弧的事件,共穿越40条极光弧.得到了沉降电子的平均能量正比于极光强度比I_(557.7)/I_(630.0),沉降电子的总能通量正相关于极光强度I_(557.7)的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反演所有极光弧的电子能谱,发现在午前和午后扇区,产生极光弧的沉降电子主要来源于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在高纬出现强度较弱的弧,对应等离子体幔区域.在磁正午附近,沉降电子的平均能量较低,极光弧处于低纬一侧,粒子源区主要是低纬边界层.

关 键 词:日侧极光弧  极光发光强度  电子沉降  等离子体片边界层  低纬边界层  

分 类 号:P3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