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珠江流域水化学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岩石风化碳汇估算的意义
Spati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Hydrochemistry of the Peral River and Implications for Estimating the Rock Weathering-related Carbon Sink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81 [2]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阳550025 [3]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03
基 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CB9567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263;41430753)
年 份:2017
卷 号:45
期 号:1
起止页码:57-6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CSCD、CSCD2017_2018、JST、RCCSE、WOS、ZGKJHX、ZR、普通刊
摘 要:基于水-岩-气-生相互作用的碳酸盐风化碳汇模型表明,陆地碳酸盐风化碳汇是大气CO_2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碳酸盐风化碳汇的过程、机制和控制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采用野外监测、现场滴定和样品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珠江流域支干流分旱季和雨季进行了4次野外监测取样,研究其水化学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江流域支干流的水化学组成受流域岩石风化、气候和水生光合作用的共同影响,并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空间上,南盘江下游双江口段至红水河上游蔗香段,水流较慢,水质清澈,水生光合作用强烈,电导率、[HCO_3^-]和[Ca^(2+)]的空间变化主要受水生光合作用控制;从红水河上游蔗香段至肇庆西江大桥监测点,反映的是流域岩石风化对水化学空间变化的影响。季节变化上,西江的电导率、[HCO_3^-]和[Ca^(2+)]呈现出夏季低、冬春季高的特征,主要反映稀释效应的控制。西江干流河水的溶解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上述南盘江下游双江口段至红水河上游蔗香段,DO是夏季高冬季低,其他监测点是冬季高而夏季低;DO的季节变化受水生光合作用强度的控制。在南盘江下游双江口段至红水河上游蔗香段,温度是光合作用强度的限制因子,而其他监测点的光合作用限制因子为浊度影响的光照。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是监测点的水文环境不同。通过对梧州水文站流量和[HCO_3^-]变化的分析发现,[HCO_3^-]的季节变化幅度相对流量小得多,显示在西江流域中,HCO_3^-也存在化学稳定性行为。因此在西江流域中,流量变化是岩溶碳汇通量变化的主控因子。研究还发现,西江流域中具有强烈的生物碳泵效应,由内源有机碳形成的碳汇通量约占传统计算模式碳汇(溶解无机碳-DIC)通量的40%。因此,在估算珠江流域碳酸盐风化碳汇时,必须考虑水生生态系统光合生�
关 键 词:珠江流域 水化学时空变化 碳酸盐风化碳汇 化学稳定性行为 生物碳泵效应
分 类 号:P59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