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空间分异性及其变化 ( EI收录)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its changes of population on the two sides of Hu Lin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LI Jiaming LU Dadao XU Chengdong LI Yang CHEN Mingxing(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China Center for Modernization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90, 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4]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10019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25;41530634;41230632;4160112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秉维优秀青年人才基金(2015RC202)~~
年 份:2017
卷 号:72
期 号:1
起止页码:148-16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CSSCI、CSSCI2017_2018、EI(收录号:20171303506483)、GEO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胡焕庸线作为人地关系的重要地理大发现之一,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重要特征,是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对社会的重要贡献之一。本文采用地理探测器等定量方法,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的分异性特征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尝试解释中国人口分布特征变化的原因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胡焕庸线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人口分界线仍基本保持稳定,但从空间统计学分异特征来看该分界线仍可进一步优化调整;2胡焕庸线两侧内部人口集聚模式发生着明显变化,东南半壁人口分布由改革开放之前和初期的相对均衡状态,转变为以长三角、珠三角等少数区域为中心的集聚模式;而西北半壁人口分布的集聚程度则趋于下降;3从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看,尽管总体上,经济发展类因素对于人口空间分布影响不断增强,但三大阶梯等自然地理本底条件依然对中国人口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关 键 词:胡焕庸线 人口分布 空间分异性 集聚 扩散 地理探测器
分 类 号:C9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