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Effect of integrated rice-crayfish farming system on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in waterlogged paddy soil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SI Guohan PENG Chenglin XU Xiangyu XU Dabing YUAN Jiafu LI Jinhua(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and Soil Fertilizers,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430064, China Qianjiang Agro-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Qianjiang 433199, China)
机构地区:[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武汉430064 [2]潜江市农技推广中心,潜江433199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07B1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200807);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CFC894);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2011-620-003-03-063)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25
期 号:1
起止页码:61-6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AS、CSCD、CSCD2017_2018、IC、ZGKJHX、核心刊
摘 要: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以涝渍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稻草还田养虾为特点的复合生态系统。本文通过10年(2005—2015年)定位试验,以中稻单作模式为对照,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对0~10 cm、10~20 cm、20~30 cm和30~4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状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投入产出法,评估了稻虾共作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长期稻虾共作模式显著降低了15~30 cm土层的土壤紧实度,其在15 cm、20 cm、25 cm和30 cm处的土壤紧实度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降低了20.9%、29.9%、24.8%和14.7%。长期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0~40 cm土层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但降低了0~20 cm土层的团聚体分形维数。相对于中稻单作模式,长期稻虾共作模式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有机碳、全钾和碱解氮含量,0~30 cm土层全氮含量,0~10 cm土层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以及20~4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稻虾共作模式显著降低了0~10 cm土层还原性物质总量,但提高了20~30 cm土层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稻虾共作模式的水稻产量较中稻单作模式显著提高,增幅为9.5%,其总产值、利润和产投比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增加了46 818.0元?hm-2、40 188.0元?hm-2和100.0%。可见稻虾共作模式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养分,提高了水稻产量以及经济效益,但增加了10 cm以下土层潜育化的风险。
关 键 词:稻虾共作模式 涝渍稻田 土壤结构 有机碳 土壤养分 经济效益
分 类 号:S181] S15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