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尿路上皮细胞内检出细菌群落的临床意义    

Study of the dete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intracellular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patient with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杜震[1] 乔庐东[1] 闫伟[1] 田澄[2] 蔡青[3] 陈山[1]

Du Zhen Qiao Ludong Yan Wei Tian Cheng Cai Qing Chen Shan(Department of Urology,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730, China)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泌尿外科,100730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100730 [3]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实验与测试中心

出  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基  金:李桓英联合基金(14JL-L10)

年  份:2017

卷  号:38

期  号:1

起止页码:51-5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7_2018、EMBASE、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细胞内细菌群落在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为复发性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因各种原因留置双J管患者95例,男38例,女57例。年龄25~83岁,平均(43±21)岁。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在留置双J管期间出现发热寒战性尿路感染时或常规拔除/更换双J管前均留取清洁中段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中段尿培养阳性的患者行尿液病理学检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尿标本中有无细菌菌丝、脱落细胞中有无细胞内细菌群落结构。结果本组95例患者,中段尿培养阳性者21例,占22%(21/95)。细菌类型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1例,粪肠球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21例中出现发热寒战性尿路感染者9例。尿液病理学检测发现细菌菌丝者6例,占6%(6/95),均为大肠埃希菌感染。扫描电镜观察6例均发现杆状细菌及菌丝,3例发现细胞内细菌群落。结论细胞内细菌群落的存在使尿路上皮本身成为尿路感染的内源性细菌来源。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的复发可能是同源性细菌所致。

关 键 词:导管相关尿路感染  细菌菌丝  细胞内细菌群落  

分 类 号:R69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