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乙型肝炎病毒RNA病毒样颗粒的发现及其对抗病毒治疗临床实践的潜在影响    

The potential use of serum HBV RNA to guide the functional cur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鲁凤民[1] 王杰[1] 陈香梅[1] 江建宁[2] 张文宏[3] 赵景民[4] 任红[5] 侯金林[6] 夏宁邵[7]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暨感染病中心,100191 [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1 [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200040 [4]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北京100039 [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00010 [6]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510515 [7]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1102

出  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基  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72013,81471938);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2012ZX10002-005)

年  份:2017

卷  号:25

期  号:2

起止页码:105-11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2017_2018、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感染肝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是引起停药后病毒学反弹的主要因素。cccDNA的半衰期仅为33~50d,故新合成的部分双链、松弛环状DNA(rcDNA)进入细胞核转换为cccDNA是维持cccDNA池的关键。虽然不直接靶向cccDNA,但通过阻断rcDNA的合成,现有的核苷(酸)类似物(NAs)存在使cccDNA池耗竭的可能性。确实,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达到HBeAg血清转换,HBVDNA消失后,再巩固治疗半年以上,20%~30%的患者可以安全停药。我国~些课题组最近已经证实血清中的HBVRNA来自感染肝细胞内cccDNA的活性转录,特别是在接受NAs治疗的慢乙肝患者,DNA合成被阻断后,其血清中的HBVRNA能反映肝细胞内cccDNA的状态。故此建议应将传统的基于病毒DNA检测的病毒学应答重新定义为血清HBVDNA和RNA的共同持续消失(低于检测下限),并以此作为安全停药的病毒学指标。血清HBVRNA是反映肝细胞内cccDNA活性的理想指标,因而,对接受长期NAs治疗后HBsAg水平〈1500Iu/ml的慢乙肝患者,应依据血清HBVRNA的检测结果,换用或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如果血清HBVRNA阳性,则加用peg-IFN治疗;如果血清HBVRNA消失,应停止NAs治疗,并转为peg—IFN治疗。有理由相信,以血清HBVRNA指导的治疗策略,会进一步优化慢乙肝的功能性治愈(血清HBsAg消失甚至出现抗一HBs转换)路线图。

关 键 词:肝炎  乙型 慢性  抗病毒治疗  血清HBV RNA  CCCDNA 安全停药  临床治愈

分 类 号:R512.6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