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桑树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内生拮抗活性菌群的研究    

Research on Biodiversity of Endophytic Bacteria and the Antagonistic Endophytes in Mulberr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任慧爽[1] 徐伟芳[1] 王爱印[1] 左伟东[1] 谢洁[1]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出  处:《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01678);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院士专项(NO.cstc2015jcyjys80001);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NO.教外司留2015-311)

年  份:2017

卷  号:39

期  号:1

起止页码:36-4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AS、CSCD、CSCD_E2017_2018、J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为探究桑树内生细菌多样性,获得拮抗性内生菌,开发利用桑树内生菌资源,通过非培养法构建16S rDNA文库,并结合组织分离培养法对桐乡青(桑树品种)内生细菌的种群特征进行了研究.非培养法研究结果显示所构建文库的111个阳性克隆属于22个分类单元,其分属于3门10属,其中,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Massilia和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为优势菌属;使用不同培养基通过培养法从桐乡青茎中获得25个内生细菌分离株,基于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其属于15个分类单元,其分属于3门12属,其中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泛菌属(Pantoea)为优势菌属.培养法得到的内生细菌种群与非培养法差异较大,仅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为共同菌属,且培养法得到的内生细菌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H'2.54,D 0.91,J 0.79)均高于非培养法(H'2.21,D 0.84,J 0.48).采用抑菌圈法,以10株植物病原菌作为指示菌,结果显示多达18株桑树内生细菌对一种或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综上结果表明,桑树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并且包含大量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以桐乡青材料为例,抗菌活性菌株约占其内生细菌的72%.

关 键 词:桑树内生菌  非培养法  培养法 多样性 拮抗菌

分 类 号:S888.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