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61 [2]长崎大学工学部地盘环境研究室,日本长崎8528521 [3]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试验室培育基地,山东青岛266510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3CB036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309146);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31410076614127)~~
年 份:2017
卷 号:36
期 号:1
起止页码:198-20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EI(收录号:20171203466028)、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采用模拟富水破碎岩体注浆的方法,开展普通硅酸水泥42.5#(PO.42.5)、硫铝酸盐水泥42.5#(SAC.42.5)和自主研发水泥基复合注浆材料(CGM)的注浆加固效果实验。通过对比破碎灰岩和破碎砂岩试样注浆后结石体的单轴压缩实验结果发现,岩体破碎程度越高,注浆后强度改善效果越明显,岩石孔隙率越大,注浆后韧性增强显著。CGM材料对应注浆加固结石体强度显著高于PO和SAC材料,对多孔隙砂岩的刚性改善效果最优,且结石体沿岩–浆界面产生滑移破坏的概率最小,SAC材料次之,PO材料最差。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手段,分析岩–浆界面过渡区域矿物种类及分布形态,揭示了不同水泥类材料注浆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从微观角度确定了岩–浆界面的胶结类型主控因素为岩石的岩性,与水泥材料类型无关。对于致密度高的灰岩类岩石属于Ollivier-Grandet模型,对于多孔隙砂岩类岩石属于Zimbelinan模型。结合对岩–浆界面过渡区域X射线衍射分析和元素扫描分析结果,证明注浆不仅改善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还会引发岩石组分发生化学变化,在界面区域生成类岩石矿物,可提高岩–浆界面胶结强度。
关 键 词:岩石力学 富水破碎岩体 注浆实验 单轴实验 岩-浆胶结界面 加固机制
分 类 号:TU4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