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红椿不同种源的苗期生长节律研究    

Growth rhythms of Toona ciliata seedlings from different provenanc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培[1] 阙青敏[1] 吴林瑛[2] 朱芹[1,3] 陈晓阳[1]

机构地区:[1]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 [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3]嘉应学院,广东梅州514015

出  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基  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6YFD0600606);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4020)

年  份:2017

卷  号:38

期  号:1

起止页码:96-10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目的】揭示红椿Toona ciliata 18个种源的苗期生长规律,为培育优质红椿苗木和选择优良种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红椿18个种源一年生苗木的苗高和地径进行定期观测,利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获得遗传变异系数,并利用Logistic方程对苗高和地径进行曲线拟合,估算生长参数,分析苗高、地径与地理及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红椿苗期苗高和地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43.31%和36.25%;参试种源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地理变异以经度控制为主。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均呈现"慢-快-慢"的"S"型生长曲线模式;在观测期间,苗高与地径生长都出现2次高峰;不同种源红椿生长性状的Logistic方程拟合决定系数为0.971~0.998,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可将红椿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分为生长前期、速生期及生长后期3个阶段。参试红椿种源在各个时期的起始及持续时间存在差异。【结论】红椿苗高和地径遗传潜力大。不同种源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趋势明显,采种点由东到西苗高及地径生长变快。苗期生长节律存在显著差异。在速生期中,华中及华东地区种源苗高和地径快速生长持续时间较长,但生长量较小,并且年总生长量较低。

关 键 词:红椿 种源 苗期  生长节律 遗传变异  地理变异

分 类 号:S722.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