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算与分解研究--基于多要素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
Recalculating and Decomposing of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China:The Perspective of Multi-factor Technology Progres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2]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基 金:博士后基金项目“新常态下中国技术进步适宜性与生产率提升研究”(项目号:2016M602560);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技术进步偏向及其效应的统计测算与计量经济分析”(项目号:13ATJ001);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项目“粤港澳离岸贸易合作助推广东自贸区建设”(项目号:99132-1882332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号:11JJD810010);打造“理论粤军”重大现实问题招标课题(项目号:LLYJ13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10BJL053)的资助
年 份:2017
期 号:1
起止页码:3-1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SCI、CSSCI2017_2018、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本文基于多要素的CES生产函数,构建了中性技术进步、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框架,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为中性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效应、非公共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效应、劳动-非公共资本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公共资本-非公共资本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1990-2014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要素替代弹性显著大于0且小于1;劳动的生产效率是提高的,而公共资本与非公共资本的生产效率是下降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并且偏向非公共资本的程度大于公共资本,这是导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减缓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加速公共资本的投放导致技术进步越渐朝向公共资本方向发展,进一步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因此,为实现生产率提升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充分发挥自身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适度减少公共资本,尽快转向依赖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非公共资本的轨道上来。
关 键 词:中性技术进步 偏向型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公共资本
分 类 号:F224] F1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