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广西栗木花岗岩岩浆气-液分异作用与成矿作用    

Liquid-Gas Fraction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in the Limu Granites,Guangxi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梁磊[1] 张玲[2] 颜自给[1] 董业才[1]

机构地区:[1]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桂林541004 [2]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

出  处:《地质论评》

基  金: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广西恭城县栗木锡矿接替资源勘查”(编号:200645091);广西区大规模地质找矿项目“广西恭城县五福锡钽铌矿普查”(编号:[2010]604)的成果~~

年  份:2017

卷  号:63

期  号:1

起止页码:61-7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GEOREFPREVIEWDATABASE、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广西栗木花岗岩是华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含锡、钨、钽、铌矿的稀有金属花岗岩,发育一些紧密共生但结构有明显差异的岩石。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热动力学原理对这些特殊地质现象进行成因分析以了解相应的岩浆演化过程,得出的结论构成了岩浆演化的动态证据链并相互印证,且与热动力学方程检验结论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气—液分异是稀有金属花岗岩最重要的成岩与成矿作用机制。当富水岩浆上升侵位时,岩浆发生大规模的气—液分异作用,形成新的熔体相和大量夹带气相的气泡。新的熔体相因饱和水压尸(H_2O)的突然降低而过冷却结晶形成斑状结构岩石,气泡则上升迁移至不同部位,随后破裂再次发生气—液分异形成残余气流体和残余熔体相。残余气流体进一步交代先结晶的斑状结构岩石形成蚀变带花岗岩,或者结晶形成伟晶岩。残余气流体还是金属成矿元素迁移的主要载体,岩体内带的蚀变花岗岩型锡铌钽矿的成矿作用主要与残余气流体对花岗岩的自交代作用有关,而岩体顶上带的岩脉型钨锡矿的成矿作用主要与残余气流体在围岩裂隙中的结晶作用有关。

关 键 词:稀有金属花岗岩  岩相学 热动力学  岩浆演化  气-液分异  成矿作用 栗木 华南  

分 类 号:P588.121] P618.6[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