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解放军309医院全军骨科中心脊柱外科,北京10009l
基 金:首都临床特色课题资助项目(Z141107002514055)
年 份:2017
卷 号:37
期 号:2
起止页码:65-7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治的原因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共96例脊柱结核术后复治的患者资料,男51例,女45例;年龄21-59岁,平均39.7岁。根据上次手术入路、脊髓神经受压方向、窦道位置、死骨和脓肿的部位、范围等,采用不同的翻修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收集同期收治的481例未复治脊柱结核患者资料,比较复治组和未复治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病灶范围、营养状况、是否耐药结核、病灶清除是否彻底、内固定稳定性、术后是否正规化疗等指标,研究脊柱结核术后复治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的手术时间为160-280min,平均210min;出血量400-1500ml,平均600ml。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5分,末次随访平均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例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神经功能ASIA分级均得到改善;96例术前平均后凸角度18.4°±5.2°,术后平均后凸角度8.9°±2.7°,末次随访时平均矫正角度9.5°±3.6°,平均矫正角度丢失3.5°±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irkaldy&Willis功能评分优良率88%;35例结核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提示耐药。切口延迟愈合7例;窦道形成24例,13例经换药后愈合,11例再次手术治疗,再手术率11.5%,再手术者中接受一次手术7例,两次手术3例,三次手术1例。结论脊柱结核术后复治的危险因素包括术中病灶清除不彻底、耐药菌株的出现、术后未行正规化疗、营养状况差、内固定稳定性差,彻底的病灶清除、三面皮质自体髂骨支撑性植骨、坚强的内固定、基于药敏检测的个体化化疗,以及术后适当的灌洗引流是保证复治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 键 词:结核 脊柱疾病 危险因素 临床方案
分 类 号:R68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