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岩溶古地貌恢复及地质意义  ( EI收录)  

Karst paleogeomorphology of the fourth Member of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in Gaoshiti-Moxi area,Sichuan Basin,SW China: Restoration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金民东[1,2,3] 谭秀成[1,2,3] 童明胜[4] 曾伟[1,2,3] 刘宏[3] 钟波[5] 刘庆松[5] 连承波[1,2,3] 周星合[5] 许浒[5] 罗冰[6]

机构地区:[1]西南石油大学,成都610500 [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500 [3]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集层重点实验室沉积-成藏研究室,成都610500 [4]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41 [5]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事业部,成都610041 [6]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41

出  处:《石油勘探与开发》

基  金:"十三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16ZX05004002-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2126)

年  份:2017

卷  号:44

期  号:1

起止页码:58-6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EI(收录号:20171903644038)、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397006900007)、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三维地震和钻孔资料,论证并选取龙王庙组顶—寒武系底界印模地震厚度来表征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岩溶古地貌。灯四段岩溶古地貌可进一步划分为岩溶台面、斜坡和叠合斜坡3种地貌单元,且不同地貌单元具有不同的古水文条件,进而控制了岩溶作用强度和储集层质量差异。其中,叠合斜坡区域溶蚀作用最强,发育较大型的溶沟、溶洞系统,其储集空间主要为蜂窝状溶蚀孔洞,质量最好;台面斜坡溶蚀作用有所减弱,发育较小型的溶沟、溶洞系统,储集层质量相对变差;岩溶台面区域溶蚀作用最弱,主要发育小型花斑状岩溶系统,储集空间多为针孔—较小的溶蚀孔洞,整体质量相对较差,局部也存在质量较好储集体。结果表明,除高勘探程度的西部台缘带外,台内勘探程度较低的台面斜坡也可作为灯四段有利勘探区带。

关 键 词:古地貌 岩溶台面  斜坡 叠合斜坡  寒武系龙王庙组  震旦系灯影组 高石梯-磨溪地区  四川盆地

分 类 号:TE12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