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甘草的本草考证    

Herbal Textural Research on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高晓娟[1] 赵丹[2] 赵建军[1] 张霞[1] 王英华[1] 王汉卿[1,3]

机构地区:[1]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银川750004 [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银川750004 [3]宁夏回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银川750004

出  处:《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603227);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Z15091);宁夏医科大学科学研究项目(XQ201202)

年  份:2017

卷  号:23

期  号:2

起止页码:193-19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S、CSCD、CSCD_E2017_2018、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甘草为我国传统常用大宗中药。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历代本草及医药典籍中甘草的记载,对甘草名称、原植物、产地、性状、质量评价、炮制方法、药性及功效主治进行考证。考证结果发现,甘草别名较多,尤以"国老"著称。其中,霝,大苦之称揭示汉代以前甘草品种混乱,自汉代以后才达到统一。原植物形态描述及图例考证认为,古本草记载甘草均为乌拉尔甘草,不包括《中国药典》记载正品甘草的另外2个种: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产地考证发现甘草核心产区已发生变迁,从以山西为主产区变迁为今天的以西北地区(宁夏、内蒙古、甘肃、新疆)为主要产区。性状特征及质量评价考证结果认为,从古至今甘草均以外皮细紧,紫红色外皮,断面有纹理,质坚实,富粉性为佳。炮制方法考证结果显示,其炮制方法经历了多样化的历史时期,随着应用实践,只有蜜炙法得以传承。药性及功效考证认为,本草中关于其药性的记载稍有不同,其功能主治古今基本一致。本文对历代典籍中记载的甘草进行考证,考证结果认为从古至今,甘草以乌拉尔甘草常用,主产地已发生变迁,蜜炙法是甘草唯一得到传承的炮制方法,其功效主治未发生较大变化,该研究结果为甘草的深入研究、资源开发、保护及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

关 键 词:甘草 名称  产地  炮制方法  功效  

分 类 号:R282[中药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