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我国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孙根紧[1,2] 钟秋波[1,2] 郭凌[1,2]

机构地区:[1]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四川都江堰611830 [2]四川师范大学文科学报编辑部,四川成都610066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的协同路径研究"(编号:14SCH049);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基于游客感知的四川省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研究"(编号:14SB0006);四川省哲社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项目"自我发展能力培育视角下四川革命老区旅游扶贫研究"(编号:SLQ2015C-03)的部分成果

年  份:2017

期  号:1

起止页码:109-11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SCI、CSSCI2017_2018、NSSD、RCCSE、RWSKHX、SKJJZZ、核心刊

摘  要: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不仅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文化传承、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根本途径。本文基于生态友好型农业概念模型设计了一套省域农业发展的生态友好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区的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农业发展的经济生态友好度和政治生态友好度相对差异较大,自然生态友好度和社会生态友好度次之,文化生态友好度最小;东、中、西部地区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水平依次降低,且区域东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省域农业发展的社会生态友好度与生态友好度综合指数的相关系数最大,其次是经济生态友好度和文化生态友好度;各系统层之间的协调度呈现出东、中、西部依次下降的地域分布态势,且协调程度与综合指数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应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从完善管理体制和政府规制,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创新技术体系和服务方式,健全多方参与的市场机制等方面推动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

关 键 词:生态友好型农业  生态友好度  指标体系 区域差异  

分 类 号:F303.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