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内镜下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卜玲玲[1] 吴菁[1]

机构地区:[1]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213000

出  处:《检验医学与临床》

年  份:2016

卷  号:13

期  号:24

起止页码:3512-351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CSA-PROQEUST、IC、JST、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探讨内镜下药物喷洒、药物注射、机械止血及药物注射联合氩离子凝固术(APC)4种方法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住院期间均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根据首次内镜下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药物喷洒组(A组)16例,药物注射组(B组)28例,机械止血组(C组)23例和药物注射联合APC治疗组(D组)1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一般资料、内镜诊断、病变部位、病变出血征象分级及治疗结果,并对患者的Rockall再出血及死亡危险性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Forrest分级为Ⅰa~Ⅱb级,首次止血总成功率为91.3%(72/80),A、B、C、D 4组首次止血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P〈0.05),2例患者首次内镜下止血失败死亡,余6例改为手术治疗。首次止血成功的患者中12例(16.7%)发生再出血,D组患者无再出血,A、B、C 3组再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P〈0.05),再出血患者经二次内镜治疗改为药物注射联合APC方案后成功止血。根据Rockall分级将患者分为高危组(15例)、中危组(37例)和低危组(28例),3组首次止血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P〈0.05)。结论对于ForrestⅠa~Ⅱb级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下止血效果显著,其中药物注射联合APC首次止血成功率最高,于治疗前通过Rockall标准对患者进行再出血及死亡危险性评估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内窥镜 止血 再出血

分 类 号:R573.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