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洋山港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    

The community succession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phytoplankton in Yangshan por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晓琳[1,2] 薛俊增[1,2] 吴惠仙[1,2]

机构地区:[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2]上海海洋大学港航生态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1306

出  处:《生物学杂志》

基  金:上海市自然基金(15ZR1420900);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项目(ZF1206)

年  份:2016

卷  号:33

期  号:6

起止页码:62-6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_E2015_2016、JST、PROQUEST、WOS、ZGKJHX、ZR、普通刊

摘  要:研究期间(2011年—2013年)洋山港近岸水域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类群为硅藻,占浮游植物总密度的66%~83%。硅藻中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绝对优势种(Y≥0.1),其次是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其他主要优势种包括近岸低盐性种类扁圆卵形藻(Cocconeis placentula)、具边线形圆筛藻(Coscinodiscus marginato-lineatus)和格氏圆筛藻(C.granii),以及广布性种类尖刺伪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和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冬季的优势种类较多,种类个数皆大于10;优势种种类最少的季节是夏秋季,种类个数在2~6之间。总磷总氮浓度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浓度较高,冬季浓度较低。方差分析显示,3年间的浮游植物密度差异显著(P〈0.05,F(2,69)=6.22),3年的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变化无稳定规律与港口潮汐变化有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硅藻密度与悬浮物、总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洋山港海域的浮游植物密度受到磷营养盐影响极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洋山港浮游植物密度剧烈上升,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平均密度增幅高达103倍,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增幅约102倍,2000年后虽然增幅有所降低但密度仍在上升,约10倍。甲藻的优势种类数量增多且组成发生改变,硅藻的优势种类个体偏小型化。结合历史数据表明,洋山港浮游植物密度的升高及群落结构的改变与港口水质富营养、营养盐结构不平衡及磷营养盐不足密切相关。

关 键 词:洋山港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富营养化 演变  

分 类 号:Q948.8[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