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高寒草甸土壤碳氮稳定同位素和密度的差异
Variations in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s and density among different alpine meadow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青海西宁810016 [2]青海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青海西宁810016 [3]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科学系,青海西宁812100
基 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1260573);青海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2012-H-806);教育部创新团队(IRT13074)和教育部美大项目(2014)资助
年 份:2016
卷 号:25
期 号:12
起止页码:27-3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SCD、CSCD2015_2016、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解不同类型高寒草甸土壤碳氮稳定同位素和密度的差异,采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Isoprime100对采自黄河源区不同高寒草甸覆被条件下0~30cm土壤进行了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和密度分析。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土壤δ13 C值介于-25.42‰^-24.20‰之间,δ15 N值介于3.37‰~4.69‰之间,显著高于大气δ15 N值。δ13 C值和δ15 N值均随土壤深度加深而增大。人工草地土壤δ13 C值显著低于轻度和重度退化草甸(P<0.05),而δ15 N值显著高于轻度和重度退化草甸(P<0.05)。土壤碳氮比最小值为7.89,最大值为9.97,平均碳氮比为8.71。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呈正相关(P<0.01),二者的回归方程为y=0.0963x+0.0336(R2=0.9619)。轻度退化草甸、严重退化草甸和人工草地0~30cm土壤碳密度依次为7.14、6.67和6.46kg/m2;全氮密度依次为0.83、0.77和0.75kg/m2。植物吸收、生长有利于12 C和14 N的输出,而将较重的13 C和15 N留在了土壤中。人工草地植物生长势强,形成的地上生物量多,吸收了较多的土壤氮素14 N,导致土壤15 N升高。植被退化或种植人工草地均可导致土壤碳氮密度的显著降低,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0~20cm土层。
关 键 词:黄河源区 草甸土壤 稳定同位素 碳氮密度
分 类 号:S812.2[草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