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语言与思想:胡适“白话文”主张的提出、受抑及转向——以新文化阵营内部的分歧为参照    

Language and Ideology:The Presentation,Repression and Shift of Hu Shi's Proposition of Vernacular Chinese—— Taking the Divergence in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as a Refere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朱晓江[1]

机构地区:[1]杭州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编审浙江杭州311121

出  处:《学术月刊》

年  份:2016

卷  号:48

期  号:12

起止页码:122-13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SCI、CSSCI2014_2016、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白话文"并不是一个内涵单一、固定的概念。胡适的白话文主张内在地包含了调和精英与大众两种文化立场的思想努力。它既承续晚清启蒙思想家的精神流脉,同时又有意识地要打破知识分子和社会大众之间的文化区隔,因而十分强调文字上的死活、雅俗问题,并由此奠定中国俗文学在新文学建设中的典范意义。国内《新青年》阵营却重申了梁启超以来"文学革命"与"思想革命"之间的关联,故他们对白话文的理解,从胡适关注语言层面的死活问题,重新回到了思想上的新旧之争。在这样的思想格局中,中国的旧文学非但不能作为新文学建设的典范,而且应该是全面清理的对象。这导致"白话文"概念内部的理论分裂,并引发傅斯年等更进一步的思考,最终提出"欧化白话文"的主张。欧化白话文虽然在新文化阵营内部解决了语言与思想的分裂问题,却再一次使书面语与大众的文化现状拉开距离,并使胡适的文化理想,湮没不明。白话文内部的这一理论分歧后来在1930年代的大众语讨论、1940年代解放区的文艺实践与理论建设中都有回响,呈示出其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

关 键 词:胡适  白话文 欧化白话文  新文学 《新青年》思想革命  

分 类 号:I20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