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孟子对孔子仁学意义的开显及其伦理意蕴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郑治文[1] 傅永聚[2]

机构地区:[1]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2]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出  处:《东岳论丛》

年  份:2016

卷  号:37

期  号:12

起止页码:82-8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SCI、CSSCI2014_2016、NSSD、RCCSE、RWSKHX、SKJJZZ、核心刊

摘  要:孟子接续孔子,向人的生命深处追寻善的依据,以心性说"仁",确立了以"仁义内在,性由心显"为内核的性善论立场。仁义内在作为一种理论预设(本体论主张)从根本上回答了善何以可能的问题;性由心显(以心善说性善)则使性善由一种理论预设变为"乍见孺子入井"时的当下生活体验。在此基础上,孟子依其性善论立场,提出了"扩而充之"的主张。"扩而充之"论作为一种"工夫论"要求,其所试图回答的是善端如何变为善德,善如何从可能变为现实的问题。在伦理学的视域下,孟子性善论的思想史效应可在德性伦理的范式下得到观照,然其所重扩而充之、存心养性的"心上工夫",却遗落了孔子礼学的精神,此理论缺失可在规范伦理的范式下进行检视。

关 键 词:孟子  性善论 扩而充之  德性伦理 规范伦理

分 类 号:B222.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