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重庆市农地非农化空间非均衡及形成机理    

Spatial Disequilibrium and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of Farmland Conversion in Chongq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涛[1] 廖和平[1,2] 褚远恒[1] 孙海[3] 李靖[1] 杨伟[4]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2]西南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重庆400715 [3]西华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4]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重庆400037

出  处:《自然资源学报》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J11B02);重庆市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计划类重点项目(cstc2013jccxB001)~~

年  份:2016

卷  号:31

期  号:11

起止页码:1844-185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5_2016、CSSCI、CSSCI2014_2016、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探寻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非均衡及形成机理,确定影响因素对重庆市及所属不同区域农地非农化水平的决定力。研究基于交叉学科视角,利用1997—2013年重庆及所属37个区县(不含渝中区)面板数据,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重庆市农地非农化水平的空间非均衡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重庆市农地非农化水平的时空动态地域性差异特征明显,呈现以区域Ⅰ为中心,区域Ⅱ为中心拓展区,区域Ⅲ和Ⅳ为外围的"中心—外围"空间分异格局;重庆市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分布表现出高度非均衡特征,其空间非均衡程度在研究时段内呈现出明显的"W"型波浪变化形态,地区间差距仍是导致重庆市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非均衡形成的主因;重庆市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非均衡形成机理存在显著分区差异,农地非农化水平受控于多种复杂因素,要素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状况及政策制度环境分别是影响研究区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分异的基础条件、内在动力、中坚力量和外在条件;影响不同区域农地非农化水平的主导因素具有显著差异性。综合以上结论:由于研究区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非均衡特征明显,并受多因素影响,且各因素对不同区域农地非农化水平的决定作用差异明显,所以开展不同区域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非均衡及形成机理研究对于农地非农化管控十分重要。

关 键 词:农地非农化 空间非均衡  Dagum基尼系数  地理探测器  重庆市  

分 类 号:F321.1] F301.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