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种植环境夏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稳定性    

Arthropod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stability in summer maize fields with different planting environmen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柴正群[1,2] 可胜杰[1] 黄吉[1] 黄钰淼[1] 贾永超[1,3] 陶玫[1] 李强[1] 陈国华[1]

机构地区:[1]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明650201 [2]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云南普洱665000 [3]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出  处:《生态学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436);云南省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资助项目;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2060403);云财农【2015】79号现代种业监管及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专项项目资助

年  份:2016

卷  号:35

期  号:12

起止页码:3306-331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5_2016、GEO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对云南普洱不同种植环境夏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应用群落特征指数、群落稳定性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种植环境夏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稳定性和主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夏玉米田共采集到节肢动物10174头,隶属2纲15目100科261种,其中单作地夏玉米田采集到节肢动物共计5604头,隶属2纲13目84科168种,混交地夏玉米田采集到节肢动物共计4570头,隶属2纲15目90科209种。与单作地夏玉米田相比,混交地夏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天敌物种数及个体数均较高;植食性昆虫个体数及其所占比例、优势集中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较低;群落较稳定;群落多样性、均匀性、丰富度等指数随时间变化波动较小;单作地夏玉米田中,刺吸昆虫个体数量和食叶昆虫物种数量是主导节肢动物群落变化的最主要因子;混交地夏玉米田中,寄生昆虫个体数量、捕食昆虫物种数量和刺吸昆虫个体数量主导了节肢动物群落的变化。

关 键 词:玉米 种植环境 节肢动物群落 群落特征 主成分分析

分 类 号:S435.13] S47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