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过程和机理  ( EI收录)  

Accumulat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Lower Paleozoic gas reservoir in Yan'an area,Ordos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震亮[1,2] 魏丽[1,2] 王香增[3] 王念喜[3] 范昌育[1,2] 李彦婧[2,4] 赵雪娇[2,5] 赵晓东[1,2] 任来义[3] 曹红霞[3]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 [2]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 [3]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 [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0 [5]陕西煤田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14

出  处:《石油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延安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No.41172122);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项目(陕研11-8)资助

年  份:2016

卷  号:36

期  号:B11

起止页码:99-11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EI(收录号:20165003125436)、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延安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主体位于古岩溶斜坡,勘探证实含气性良好,但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研究相对薄弱。主要采用盆地数值模拟技术,恢复出关键地质时期的古流体动力特征,分析天然气运移方向,总结上、下古生界输导体系的配置关系,根据马家沟组微观流体活动记录,如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反映的成岩环境和活动期次,及与上古生界储层的对比,探讨了下古生界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研究认为,下古生界天然气主要来自上古生界。三叠纪末,山西组发生第一期油气充注,因规模较小且向下运移动力不足,未能在马家沟组充注。中、晚侏罗世,山西组发生第二期油气充注,在向下运移动力的驱动下,沿着砂体-裂缝输导体向下运移到风化壳,由古沟槽处和岩溶高地铝土岩缺失部位进入马家沟组,在储集性能较好的古地貌构造高点以及沟槽附近聚集成藏。早白垩世,上古生界烃源岩进入生、排烃高峰期,山西组发生第三期油气充注,是天然气向下运移的主要时期,除在第二期油气充注的区域外,在东部酸性流体活动形成的次生孔隙中也可聚集成藏。晚白垩世,烃源岩生气能力降低,天然气进入运聚调整阶段。总体上,延安地区西部、中部,因长期接受上古生界天然气的运移而发生充注,并在马家沟组内发生侧向运移,容易形成较大规模聚集。

关 键 词:碳酸盐岩 古流体动力  输导体系 流体包裹体 成藏模式 延安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分 类 号:TE122.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